欢迎关注教务处微信公众号:hnu_jwc

  • 学校主页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处长信箱
  • 办事指南
管理篇
当前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制度汇编
湖南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方案(湖大教字〔2023〕18号)
作者:时间:2025-03-24 16:03:17点击次数:

湖南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湖大教字〔2023〕18号

2023年6月6日印发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新趋势和人才培养新需求,构建彰显湖南大学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德才兼备,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经世致用领军人才,制定本方案。

一、定位与目标

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湖南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简称“通识核心课”)是学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基础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传承创新岳麓书院“传道济民、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等优秀传统育人文化,坚持“成人”教育引领“成才”教育,在“过去、现在与未来”和“个人、国家、文明与世界”两个维度扩展,引导学生以博识与深思的方式认识自我、洞察社会、看待世界,提升终身学习、合作交流与批判创新的能力,涵育具备家国观念与责任担当、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历史意识与全球视野,能从容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的领军人才。

二、模块与内容

1.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包含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领域课程,以中西文明中的经典研读为核心,充分理解人类不同的文化传统,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并面向未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2.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包含政治、经济、管理学、法学等学科领域课程,通过学习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经典理论和发展脉络,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能够深入思考现代社会,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3.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包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自然学科领域和众多工程技术领域课程,以科学思维和方法展现大自然内在的法则,理解人类生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认知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掌握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4.艺术审美与表达沟通:包含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写作与沟通类课程,通过对艺术理论、现象和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增强对美的理解与领悟,提升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等核心素养;通过学术探讨和表达的系统性训练,塑造“可迁移的”阅读、分析、论证、评议、交流等与学术紧密联结的素养和特质。

三、建设要求

一是课程应具有系统性,能够关联纵向知识与横向知识,具备一定的广度,整合不同领域,打破学科专业局限,融会古今、中外、文理,引导学生对人类文明中有关人、社会、自然科学认识的丰硕成果有比较深刻的认知与思考。

二是课程应及时引入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深入理解学术领域内的重大问题、发展趋势和挑战性难题。鼓励任课教师利用自建在线开放课程、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增强学生自觉思考和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

三是课程能够运用经典阅读、课堂讨论、课程写作训练等环节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一般至少有 2 次研讨或实践。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占综合成绩的比例不超过50%。对学生课外学习(文献书目及阅读要求、习题或思考题数量、写作字数和规范、作品效果等)有明确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反馈,包括答疑、作业反馈、考试反馈等。

四是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对自己学科领域的知识有深入系统的把握,对研究前沿动态有敏锐的眼光,并善于深入浅出地讲解,原则上具有高级职称。重点支持全国知名专家、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开设通识核心课。

五是申报课程原则上不少于2学分。理论课1学分对应16学时,实践类课程 1 学分对应 32 学时。

四、建设途径

一是课程升级。在全校现有通识选修课程中遴选符合通识核心课定位和标准的课程,经通识教育专家组认定通过后,纳入通识核心课建设课程。二是定向邀请。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和课程模块布局,结合通识教育专家组建议的课程主题,定向邀请相关学科的教师建设。三是自主申报。主讲教师根据通识核心课申报通知申报,由通识教育专家组评审通过后,纳入通识核心课建设课程。

五、修读要求

在计划修订的新一版培养方案中,学生修读通识课程的总学分要求为10学分,其中至少修读1门通识核心课。

六、建设保障

1.加强组织保障。成立由各相关学科资深教授和骨干教师组成的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负责湖南大学通识教育的总体规划、课程大类设置及改革、课程准入、课程评价与课程退出等工作,专委会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2.强化激励机制。学校与通识核心课主讲教师签订课程建设合同,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将承担通识核心课纳入教授职务申报和高级岗位职级评定业绩条件;将承担通识核心课教学作为学校各类各级教学奖励和名师推荐的优选条件。

3.健全评价体系。对通识核心课实行质量监控,动态管理,对于评价较差的课程,退出通识核心课程库;对于内涵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课程,加大奖励和支持力度。将院系通识核心课的开设量、选课人数、课程评价等作为学院年度教学工作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 Copyright  © 2017-2021  湖南大学教务处    

  •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1号    

  • 邮政编码:410082    

  • 电话(传真):0731-88822818    

  • 电子邮箱:jwc@hnu.edu.cn    

  • 网站技术支持:0731-88822836    

  • 网站备案信息:湘ICP备0000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