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教务处微信公众号:hnu_jwc

  • 学校主页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处长信箱
  • 办事指南
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 > 教学资源
湖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电路
作者:时间:2022-03-03 17:00:00点击次数:

课程团队

“电路”授课团队由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2名、副教授3名、助理教授1名组成,团队成员主讲“电路”课程多年,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设计指导由帅智康教授担任。多年来,团队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各个环节,坚持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教学目标

“电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进行实验的基本技能,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电类问题准备必须的理论基础,并为学习电气信息类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通过融入思政案例和学科前沿开展课程教学实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伦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所获荣誉

课程先后获湖南省线上一流课程(2019湖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19湖南省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2020

团队教师获评宝钢基金优秀教师奖1人次,获湖南大学“我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1人次,获湖南大学年度教师优秀奖和教学优秀奖2人次。


总体设计

课程设计

1.知识传授与方法传授并重。通过讲授课程体系的逻辑性,课程内容的衔接性,基本概念与问题解决方法之间的相辅相成性等,引导学生形成联系的、系统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2.优化信息化教学体系、构建探索性和操作性教学环节、深化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使用,在教学实践中重塑了教学新形态和新模式,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开展多元形成性评价,形成持续改进体系。


课程思政开展情况

“电路”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坚持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培养目标为基础,将思政教育元素切入课程教学设计:

1.将“思政教育”概念外延拓展,将科学和工程实践中经常面临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充分地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使得教学过程充分立足于“新工科”之“新”。

2.深挖“电路”课程的思政元素,优化全课程教学设计详案和教学课件;在教学方案编制过程中,以课程相关知识点为基础,通过理论知识的延伸、工程实例的讲解、项目设计的实践等环节,切入相关思政要素,以“小切口”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大主题”。

课程与思政融入点

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诚信意识、工程意识、科学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

4.电路定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5.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观)

6.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民族复兴使命感)

7.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辩证唯物主义观)

8.电路的频率响应(爱国主义情怀、民族复兴使命感)

9.三相电路(科学思维、法治精神、敬业精神、职业道德)

10.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辩证唯物主义观、科学思维)

11.二端口网络(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思维、民族复兴使命感

课程评价与成效

同行听课评价结果和学生评教结果表明,电路课程思政教学得到了同行和学生的高度认可,取得的课程实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营造了立德树人浓厚氛围,提升了课程的立德树人成效;

二是促进了专业建设。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深化了对课程的学习理解,也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客观上促进了专业课的建设;

三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以来,学生的获得感(案例分析、电路仿真和电路设计能力)增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以课程项目为基础多人次获得各类课外科技活动奖项,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SIT国家级项目、湖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

课程特色

1.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结合学科特点及社会导向等进行设计,有机结合知识点和思政要点,让学生自然领悟到课堂中所蕴含的思政要点;结合学科特点及社会需求等进行设计,培养学生踏实严谨、时代担当等优秀品质;

2.结合理工课程特点,充分拓展“思政教育”概念外延。在教学过程中,从系统、联系、存在、批判性思维等哲学范畴去引导学生的学习,用人文视野来看待科技的发展,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及道德伦理。

3.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绘制出完善的知识图谱,让学习者能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引导学生量身定制自己的“专属课程”,可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突出学生工程素养与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增加仿真、应用和设计案例等实践环节。



  • Copyright  © 2017-2021  湖南大学教务处    

  •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1号    

  • 邮政编码:410082    

  • 电话(传真):0731-88822818    

  • 电子邮箱:jwc@hnu.edu.cn    

  • 网站技术支持:0731-88822836    

  • 网站备案信息:湘ICP备0000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