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体育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育学院大力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推动“课程思政”理念全方位融入公共体育,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的精神在体育课程中得到充分的落实。
一、工作举措
一是全员动员,推进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学院2021年春天召开了体育课“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由院长王祚亮主持,时任教学副院长田祖国教授做专题报告,明确体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学院以课程思政团队组建为抓手,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制定《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课教学指南》,深入推进体育课课程思政。原党总支书记尹新同志强调把课程思政列入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全体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和育人全过程。会议进一步明确将对课程思政工作在经费安排、课题立项、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2021年体育学院课程思政研讨会
二是开设体育课程思政专家讲堂。2021年,学院邀请了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孙竞波教授、浙江大学体艺中心主任吴叶海教授等开展相关讲座,就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对全院教师进行专题培训。2022年,学院又邀请全国体育教指委专家白晋湘教授来院讲学,针对公共体育课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给予指导和建议。
浙江大学体艺部吴叶海教授“强身塑心,铸魂育人”讲座
三是发挥“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示范引领。学院组织课程思政案例分享会,由湖南大学思政示范课课程负责人吴江萍老师、杨左老师和湖南省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负责人许新厦老师分享“气排球课程思政”“岳麓登山课程思政”“飞盘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并邀请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陈曙光教授作为专家点评指导。老师们分享了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等宝贵经验:将思政元素引入体育课堂,应充分尊重体育课程本身的专业性,知识技能的传授和价值观的传递,是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课堂内容设置要从大学生的求知需求出发,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注重“术道结合”,深度拓展体育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中要丰富教学形式,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团队竞争等新式教学方法,提升课堂话语和知识传播的有效性,促进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和学习,参与和思考,实现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的提升。进一步加深教师对课程思政实践认识,开拓了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视野。
杨左老师岳麓登山思政课经验分享
许新厦老师飞盘思政课经验分享
吴江萍老师气排球思政课经验分享
四是挖掘体育课程思政的湖大特色。学院组织专家团队,从学校悠长厚重的历史中发掘体育课思政元素,打造学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特色内涵。学院以金秋十月登岳麓山之“岳麓先贤”为主题,由任课老师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登山活动。从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出发,经登高路上山,路过爱晚亭至麓山寺北苑,到达辛亥革命文化区,最后绕经白鹤泉返程下山。途径:“蹈海英雄”陈天华、“蹈江壮士”姚宏业之墓、“护国军神”蔡锷之墓、“民国缔造者”黄兴之墓。在麓山层林翠竹之间,也掩映着二十三位英烈名将、文化名人墓,以及十余处抗战纪念遗址,带领同学们缅怀革命先烈,感悟中华儿女勇于任事、躬行实践、追求道义、敢为人先的精神。
特色课程思政体育课--红色文化登山活动
五是推进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创新育人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加强信息化手段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新建“大学体育(1)”“大学体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2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组编《大学体育》系列校本教材,建设网上理论试题库,拍摄4000余分钟体育课程视频,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把体育课程思政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方位全环节。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六是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育人能力。学院整合专任教师、各教学团队、各教研室,建设多体育运动项目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通过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等措施,从强化育人意识、明确育人内容、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担当四个方面,开展专题辅导和培训,提升了教学团队成员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和水平。
体育学院各教学团队教学教研活动
二、建设成效
1.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有所提高、运动技能掌握较好、科学观锻炼效果明显。2021年度学院组织全体教师修订教学大纲,制定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案。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通过增加课思政课教学内容与课外锻炼的布置,使学生身体锻炼贯穿课内外全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有机结合的体育课程教学。三年来,大学体育课程从隐含德育目标的自发阶段,走向明确德育目标的自觉阶段。从课堂学练表现和课程考核结果来看,学生科学健身意识明显增强,身体素质明显提升,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达99.4%,居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
2.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成果显著。学院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模式,聚焦铸魂育人,全面推进教材建设,2021年推出系列公共体育教材,2022年出版《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理论·结构·实践》。田祖国教授主持的“大学体育(1)”、段洪华副教授主持的“大学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先后获批湖南省一流课程,“大学体育(1)”线上课程已被10余所高校引用,“大学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被4所高校引用,(谁?)与吴江萍老师主讲的《大学体育-气排球》获评湖南大学思政示范课程。
3.课程思政相关研究获得突破。田祖国教授2021年主持的《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实践研究》获立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许新厦老师主持的《协同育人视角下大学共体飞盘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获立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陈芳《湖南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及优化对策研究》、刘媛《中华体育精神与湖南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研究》、阳佳美《赓续红色基因:湖南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戴周来《湖南大学武术散打思政课程的价值内蕴与实现路径研究》等课程思政研究项目获2022年湖南大学教改建设项目。
三、特色亮点
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推进课程思政。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学练体验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利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多时空,将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三大国家战略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身体素质练习过程中,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作为学练内容,安排学生反复练习;以“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为什么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为课堂讨论材料,加深学生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重要意义的理解;经常举办体育赛事,培养学生刻苦训练,勇于拼搏的精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产生认同感和获得感。
坚持课程思政与教研教改、教材建设、教学质量建设和评价体系改革同步推进,同频共振。出版《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系列教材5部,出版专著《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理论·结构·实践》,获批2门省级一流课程,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朱文秀老师获省信息化教学比赛一等奖,夏欢老师获省青年教师体育教学比赛一等奖,阴莉老师获省青年教师体育教学比赛三等奖。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学院将进一步整合资源、重点建设、分步实施、统筹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在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案例库编选、体育课程数字化教材建设、体育教学研讨和教学比武常规化、一流大学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湖南大学特质培养等多方面下工夫,为建设一流大学的一流体育贡献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