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教务处微信公众号:hnu_jwc

  • 学校主页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处长信箱
  • 办事指南
岳麓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识教育 > 岳麓讲坛
【岳麓讲坛】吉炜:乐者“筝”途——探索筝乐传统审美与人文情怀
作者:时间:2024-11-27 13:41:18点击次数:

11月13日晚,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炜做客岳麓讲坛,以“乐者‘筝’途——探索筝乐传统审美与人文情怀”为主题,在逸夫楼报告厅作报告。讲座由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陈飞虎主持。



吉炜介绍了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这三千年中不断地传承与创新,发展到现在,古筝是中国乐器里学习人数最多的。古筝最开始叫“筝”,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筝就已经是非常受人欢迎的乐器了,最早的古筝是五根弦,分别代表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符合儒家审美,周正、平和、和美是儒家思想的主旨之一,五度相生出来的五声音阶是最和谐的,和出来的声音没有“异”,只有“和”、“融”、“同”。


吉炜进一步谈到,春秋战国时期古筝是宫廷乐器之一,但由于其出色的音色与表现力,在民间非常受喜爱。随着历史的发展,古筝增至了十二弦、十三弦。明清时期古筝增至了十六弦、十七弦。现代古筝已经发展至了标准的二十一弦,甚至还有二十五弦、多声筝,蝶形筝等。吉炜认为古筝的弦数未来可能还会有所增加,当需要容纳更多的内容与思想时,更多的弦数可能适合更多的表达。


吉炜认为音乐是众多艺术形式中最能深刻触动人心、影响情绪的一种。她回忆起自己初次携带古筝踏出国门时,关注了解古筝的西方人并不多,更多只是好奇,对日本筝反而更为了解,原因是日本比我国更早有相关的国际交流。因此,每次在国外演出前,吉炜都需要对古筝进行详尽的介绍。然而,一旦演出正式开始,古筝那独特的韵味总能深深震撼并触动海外观众的心灵。在国外的演奏厅里,古筝演奏总是备受欢迎,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喜爱。


吉炜还向众人展示了在国家大剧院新年音乐会上首次亮相的作品——古筝与交响乐团携手演绎的《踏莎行·春咏》。她阐述道,所有表演艺术都蕴含着独特的“场”效应,唯有置身于剧院或音乐厅之中,艺术家与观众之间方能实现情感与心灵的直接交流。基于此,吉炜携手助演王爱童,现场共同演绎了旨在复兴古代宫廷礼乐文化的曲目《紫禁瑶光》。此外,王爱童还独奏了河南筝派的经典之作《苏武思乡》,其精湛技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将讲座氛围推向了高潮。吉炜进一步强调,尽管我们的音乐是线性的,但这种线性并不意味着单一,音与音之间、音与韵的巧妙结合,共同构建了一个广阔而丰富的音乐世界。


最后,吉炜强调了传承古筝艺术应当秉持“守正创新”的原则,既要坚守古筝艺术中最具古韵、蕴含深厚文化精髓的部分,同时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勇于拓展与创新。吉炜说自己也在不停挖掘古筝的新声音,表达不同的艺术世界。吉炜进一步指出,一个缺乏中华文化的世界是不完整的,一种忽视中华文化的世界观则是不全面的,因此,她鼓励同学们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中。


互动环节,吉炜就“古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相关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亲切交流。


本次讲座是湖南大学岳麓讲坛第999期,由教务处主办。全校300余名师生到场参加。

讲座现场

  • Copyright  © 2017-2021  湖南大学教务处    

  •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1号    

  • 邮政编码:410082    

  • 电话(传真):0731-88822818    

  • 电子邮箱:jwc@hnu.edu.cn    

  • 网站技术支持:0731-88822836    

  • 网站备案信息:湘ICP备0000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