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教务处微信公众号:hnu_jwc

  • 学校主页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处长信箱
  • 办事指南
岳麓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识教育 > 岳麓讲坛
【岳麓讲坛】吴碧霞:我的艺术之路
作者:时间:2024-11-27 13:51:00点击次数:

11月23日晚,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系主任、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做客岳麓讲坛,以“我的艺术之路”为主题在逸夫楼报告厅作报告。本次讲座由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陈飞虎主持。



吴碧霞首先回忆了自己的艺术启蒙之路。吴碧霞出生在湖南常德一个民族音乐家庭,父亲为花鼓戏戏剧团团长,母亲为小演员剧团老师。吴碧霞从小跟随父亲在台前幕后,受到音乐熏陶,心中埋下艺术种子。吴碧霞进一步谈到自己与恩师王昆老师的结缘。12岁时,吴碧霞作为湖南省少儿艺术团代表演员有机会去北京表演,王昆老师亲临现场观看吴碧霞表演并给予鼓励,吴碧霞认为王昆老师是自己生命中的贵人。吴碧霞在浓厚的家庭文艺氛围和王昆老师的指导下,对歌唱充满了热爱,为其日后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


吴碧霞还讲述了自己的艺术求学之路。15岁的吴碧霞以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然而,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还收到了父亲患声带癌的病危通知。无法亲自送她上学的父亲只能通过书信叮嘱她勤奋学习。在独自踏上前往北京的绿皮火车上,吴碧霞深感自己无力分担家庭的重压,她坚信唯有努力学习,方能慰藉双亲,期盼父亲早日康复。于是,她在新日记本上郑重写下三大愿望:一是各科成绩达到95分以上;二是连续三年评为全优生,争取保送音乐学院;三是争取在读书期间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凭借着不懈努力,吴碧霞最终实现了这三个愿望。


吴碧霞认为,美的教育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精心培养,因为美并非总能获得普遍共识。她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初次接触西洋音乐时的困惑与不解,那时的她,根本无法领略到西洋音乐的美妙之处。为了深入理解西方音乐,她毅然决定连续三年旁听作曲系的课程,并自费购买磁带,反复聆听,用心感受。终于,在某一个偶然的瞬间,乔治·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如同一束光,穿透了她的心灵,引领她走向西方音乐的世界,让她得以向外探寻音乐的无限可能。吴碧霞强调,对待艺术作品,就如同对待一个人一样,需要我们由表及里,逐步探寻其内在深意,不断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能力。


吴碧霞分享了自己“中西合璧”的音乐探索之路。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她萌生了将中西音乐元素融合的想法时,周围却传来了不少质疑声:“别唱得四不像”“别把嗓子唱坏了”。为了消除这些顾虑,吴碧霞决定进行一个大胆的实验。在半年的时间里,她同时选修了一门是充满中国传统韵味的“河北梆子”和一门极具西方古典气息的“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实验的结果令人振奋,两门课的老师都给予了吴碧霞高度评价,打出了“优秀”的分数。这一结果不仅消除了她的担忧,更让她信心倍增,勇敢地踏上了“中西合璧”的音乐探索之路。


吴碧霞现场表演了柴可夫斯基的经典之作《夜莺》,以及《红楼梦》主题曲片段,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此外,她还展示了自己创新合作的曲目《达啦崩吧》。吴碧霞认为,传承是创新的基石,而文化的共情力是其核心所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紧紧抓住这一要点。她强调,要先转变思维方式,再革新技术手段。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更多学生与有志之士,共同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互动环节,吴碧霞就相关问题与在场师生们进行了亲切交流。


本次讲座是湖南大学岳麓讲坛第1001期,由教务处主办。全校300余名师生到场参加。


讲座现场

  • Copyright  © 2017-2021  湖南大学教务处    

  •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1号    

  • 邮政编码:410082    

  • 电话(传真):0731-88822818    

  • 电子邮箱:jwc@hnu.edu.cn    

  • 网站技术支持:0731-88822836    

  • 网站备案信息:湘ICP备0000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