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团队
“土木工程试验与检测”由黄立葵教授、颜可珍教授、张恒龙副教授、杨树副教授、杜攀峰助理教授和黄冰工程师等教学骨干共同建设,团队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
教学内容
基于前期主持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如《新工科背景下道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建设》《<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课程团队设立知识能力与思政育人两条教学目标主线,以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储备,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
知识能力目标:(1)丰富和增长学生关于我国道路发展史及道路检测技术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2)通过讲解分析我国道路面临的早期损害挑战及其产生原因,结合实际试验操作,学习借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四维方法,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
思政育人目标:(1)通过介绍我国道路及道路试验检测技术发展历程和建设成果,引导学生树立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崇敬之情、对杰出贡献学者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新时代大学生应将个人奋斗与交通强国的伟大梦想有机结合,培养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国际竞争意识,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严把工程质量关,探索新的检测理论与检测技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所获荣誉
2020年获评湖南大学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张恒龙副教授荣获首届湖南大学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获评湖南大学优秀教师。基于课程的扩展与延伸,获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综合研究类)—《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道路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总体设计
1.教学内容寓教于乐。以故事案例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自我思考,培养和提高各项能力,树立国际竞争意识。
2.基于学生心理学习需求的教学设计。道路工程专业学生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已充分了解工程质量对于道路工程使用寿命的重要性,但如何通过技术检测评价工程质量,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3.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教师课堂讲授(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与学生自己根据特定的主题讲授(角色互换式教学法)相结合,辅以相关文献、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报国之志。
图1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图2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设计
1.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和途径:通过学习时事新闻,储备思政素材,为课程设计时思政元素的挖掘奠定基础。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围绕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对课程章节内容分解和提炼,分析和挖掘每一知识单元蕴含的思政教育源,同时根据授课分配时间,凝练课程思政教学要点,总结出相应的思政映射点。完成课程设计后,检查专业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结合是否自然顺畅和富有教育意义。
2.课程知识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方法:确定思政映射点后,以思政为价值观的塑造点,以课程内容为基础,找到两者内在的联系,精确提炼,自然巧妙融合,避免教条、单调的直接重复和简单堆积,以免讲述时让学生感到枯燥,失去听讲的兴趣。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点
1.第一章 绪论(道亦有“道”—道路检测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第二章 道路工程试验检测与质量管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国家发展建设紧密联系起来;
3.第三章 试验检测数据的处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4.第四章 路基工程质量控制与检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5.第五章 路面工程质量控制与检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6.第六章桥梁施工检测与质量控制:培养学生国际竞争意识,开拓创新,引领国际技术前沿,用技术掌握话语权。
课程评价与成效
同行教师在随机听课后反响良好,并表示在如何根据专业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确定思政映射点、如何在讲授专业内容时使核心价值观浸润和专业知识传授同频共振,从育才回归育人等方面深受启发。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对我国道路发展历史有了基本了解,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通过分析和讲解当前我国道路面临的早期损害挑战与道路典型病害及其产生原因,使学生掌握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读国家当今道路相关的政策,培养学生国际竞争意识,树立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远大人生理想。
课程改革成果可为同类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同时也让学生有了知识能力提升和精神思想成长的“双收获”。
课程特色
交通运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可动摇的战略地位。道路工程是交通运输学科的重要分支。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始终是一个重要议题。
土木工程试验与检测(道路工程方向)将试验检测基本理论和测试操作技能及道路工程相关学科基础知识融于一体,是确定工程设计参数、施工质量控制、施工验收评定、养护管理决策以及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修订的主要依据。
1.多层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从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与教学艺术提升为起点,以课程内容为基础,以思政为价值观的塑造点,找到两者内在的联系,精确提炼,并在设计课程时,使思政映射点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得益彰,在讲授专业内容时有机渗透,实现巧妙连接与融入,顺畅自然,润物无声。
2.多元化授课方式。课堂讲授(理论讲授法)与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法)、现场参观和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辅以文献、动画和视频等现代化教学资源,实现情景再现,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
3.授课效果反馈与完善机制。通过问卷调查、课堂交流和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教学改革实施前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调研,优化教学手段和内容。
图3 课程教学活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