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教务处微信公众号:hnu_jwc

  • 学校主页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处长信箱
  • 办事指南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 > 工作动态
同向同行丨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作者:时间:2022-11-15 20:48:57点击次数:

B5706

为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湖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进课堂,系统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湖南大学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推进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水平和立德树人的成效,更好地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院积极落实,认真部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工作成效。

一、工作举措

1.立足教学团队,开展精准教学。例如:“外国文学2”教学团队结合新文科发展要求,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视野,运用系统性思维,挖掘外国文学课程知识的内生性思政资源,以实现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两翼齐飞。“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根据古代文学史分期,将课程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文学四段,确定教学团队与主讲、副讲制度,选用“马工程”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为课程主教材,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为课程辅助教材,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2.立足专业课程特质,挖掘思政元素。在专业知识内部提炼思政的“硬核”内容,既是课程教学自带的价值塑造“光环”,也是实现课程思政润物无声教育效果的重要策略,是思政与知识“盐溶于水”最本真、最自然的呈现方式。学院立足文史哲类课程的知识特点,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湖南大学的历史文化元素,以家国情怀和崇高道德为核心内容,建构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内涵。

3、立足思政教育引领,优化知识结构。专业课程知识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体系,它与思政教育的关系,也是双向的、历史性动态发展的。学院强调对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动态关系的研究,调整原有的课程专业知识体系,从时代和国家需要出发,补充专业“钙”含量,适当提高知识难度,改变知识形态,增强专业课程自身的思政教育吸附力和知识创生力,真正将思政与知识教育融为一体,实现“盐溶于水”释放的价值塑造潜能。

4、紧贴学生思想状况,化解负面沉积。如果说加思政之盐、补专业之钙都是从正向方面寻求对学生的价值引领,那么,化解并去除负面影响之“铅”,则是课程思政教育直面价值博弈、实现价值“翻转”的一种策略。为此,学院充分发挥文史哲类课程的知识特点,直面学生价值“铅”化现象,以有营养的专业之“钙”,融合思政教育的“盐”,化解学生既有的价值之“铅”,实现对正确价值的塑造。这是一个自然的内化过程,通过课程知识学习和思政含蕴的内在消化而实现的“思想食疗”。

图1 谭武军、瞿新民、胡辉杰在学院课程思政及师德师风建设研讨会分享心得

二、建设成效

近年来,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鼓励教师积极提升教学技能,深化教学育人改革,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立德立身、立德立学、立德施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涌现出了一批表现优秀的老师。

2F926

图2 学院教师教学获奖情况

落实新文科建设,提升专业核心课水准,“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获批省级线下一流课程,“阅读能力提升:方法与实践”获批省级混合式一流课程,“文献学”获批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及“3+3读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1项,入选中国写作学会“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

“外国文学(2)”“中国古代文学”“阅读力提升”“语言学概论”等多门课程获批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公务文书写作》思政建设教学改革实践”获批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写作与表达》课程建设实践与研究”和“《古代汉语》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古典文学现代改编’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研究”“语言强国背景下基于‘三联动’模式的语言学课程建设与实践”先后获批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三、特色亮点

学院组织教师专题研讨,深入挖掘汉语言文学专业及课程思政的特点,构建了如下方面的工作特色:

首先,提出了基于专业知识内生性的课程思政教育路径,坚持正向引导、负面反转,三维一体的思政教育融合机制,以实现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两翼齐飞、正向价值引导与负面价值翻转两轮同驱,“思政-知识-价值”融合互生,避免因思政教育外挂而导致价值“空转”。

其次,充分建设多元化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库,依托湖大自身特色思政资源,注重思政教育的在地化,高度粘合现实生活,延伸思政教育时空边界,设计“三阶递进”(经验感知-理论辨析-文化审思)、“三维思政”(情感-审美-思想)的探究性教学路径,实现三全育人。

第三,搭建以具有湖大特色的书院式问学为依托、以问题式任务驱动为手段,构建“开放式、研究性、有难度”的课堂,形成富有思政教育“磁吸”效应的知识教学模式。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将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课程思政育人的关键在教师。能否深入挖掘每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机融入到课程育人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养和育人水平。因此,育人者要先受教育,这也是做好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学院将以湖南省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标兵、教育部首批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为引领,以党支部建设为抓手,优化党支部设置,配强支部书记,结合“党员示范岗”“师德师风建设”党建品牌创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党支部的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在支部组织生活中开展“课程思政”的研讨,解决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有想法没思路,有思路难组织的问题,实现两方面良性互动。

2、将专业知识与价值塑造有机融合。围绕着“正向引导、负面反转、三维一体,构建知识内生型课程思政教育路径”的建设目标,立足于汉语言文学课程的知识特色,激活语言与文学课程的审美浸润和价值塑造功能,不在专业知识外部进行简单的思政加挂,而是向内开掘,对整个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思政内化”和价值优化。坚持“每一课都有思政,每一节都显价值”,选取每个教学单元的“思政内生性”知识点,形成相对系统的课程思政“知识树”,完成教学设计的全面更新。不断调整思政教育机制与方法,充分利用课程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厘清当下生活中的各种价值困惑,实现思政教育的润物无声。利用课程中心平台,开设“思政教育”专栏,建设包括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时政(文化)类思政教学视频资源,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影音资料(中外)在内的多元化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库。

3、将学院平台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充分利用教育部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湖南省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全民阅读研究中心、湖南省屈原学会等学术平台,开展语言与文学专业研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定学院新媒体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学院“树深时闻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民阅读中心”等公众号的传播、互动和思想引领功能,打造宣传矩阵,宣传学院汉语言志愿者、推普扶贫、汉语桥等多项公益志愿活动与事迹,做好网络思政教育,建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媒体,扩大学院的校内外影响。



  • Copyright  © 2017-2021  湖南大学教务处    

  •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1号    

  • 邮政编码:410082    

  • 电话(传真):0731-88822818    

  • 电子邮箱:jwc@hnu.edu.cn    

  • 网站技术支持:0731-88822836    

  • 网站备案信息:湘ICP备0000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