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汉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近三年来,新闻与传播学院将立德树人深植于课堂教学,进一步把握思政课堂教学设计的主线与脉络,总结本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学习研讨:一是组织线上学习交流,共同就《湖南大学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指南》进行集中学习,二是就“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调研学校重要讲话精神和‘四史’教育元素进课堂”展开研讨;三是组织线下教学实践分享和交流会,促进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
一、工作举措
学院定期在周二下午开展全院教工大会,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政治意识,学习最新会议精神,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经验分享。
以教学委员会为中心,学院每学期初召开系主任会议,推进各系在教学全过程落实贯穿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以教研室为中心,各系不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同时结合组织生活,在党员学习中规划有教师教学特色的课程思政学习内容,在2021年针对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多场专题研讨会。
二、建设成效
1.激发教学灵感。各系研讨会中,老师们充分交流和分享了课程思政实践经验,碰激出新的教学灵感和思路。比如,何春耕教授结合讲授的“中国文学选读”课程阐述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国文学选读”课程包含众多红色经典作品,通过作品选读,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深耕民族使命。
2.提升教育高度。老师们意识到应该关注历史的传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为学生们强化专业素质的同时,把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和革命理想在教学中凸显出来。以文学之美化人,用具体历史故事传播红色精神。例如在专业课中引导学生以革命先烈的文学作品为基础,进行诗歌创作,要求学生利用短视频等课堂作品进行红色思想传播。
图1 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
三、特色亮点
1.在课程思政中凝聚专业特色
结合学院的专业特色,近三年来,我院的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亮点如下:
广告系强调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程讲授之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社会主义广告价值体系教学。把理性消费、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到广告基本教学中。
广播电视编导系着力于进一步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于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全体教师整合集体智慧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播音主持系召开课程思政及教学经验分享会。强调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过硬的政治素质,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将思政教育引入专业教育,在学习中增加对党的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认识,建立正确的三观,提高思政觉悟,未来真正成长为连接政府与人民的桥梁。
新闻系集中凝聚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研究,联系个人教学实际体现思政研究在当今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教学思考。在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媒介技术与舆论传播方式迅速发展的时代,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做到言传身教。
2.思政研讨中教师思考的亮点
阳美燕老师指出要“教研相长”,在教授新闻史时要有逻辑,用一条主线贯穿课堂,把科研作为支点翘起课程体系。教师要有学科思维,以身作则,讲课要论从史出,用历史事实说话。强调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要着力引导学生辨别权威性非权威性,布置操作性强的课题,也要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徐琼老师以“四讲”“五环”塑“三观”为主题,阐述课程思政的目标、理念、实施、评价和效果等五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她强调,课程思政应当“讲站位”“讲情怀”“讲道理”“讲创新”,教师要将思政融入授课,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参与式互动教学模式,做到“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
孙玉玲老师从对思政课程的理解,教学经验总结和未来努力方向这三个方面出发讲述了自己的思政研究成果。首先,思政研究在当今社会转型背景下十分必要,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媒介技术与舆论传播方式发展迅速,在转型期教师更需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言传身教。课程思政要与平时授课相结合,也要因时、因主题、因学生上课情绪而灵活调整。第二,教师要传播正确观点,在引导的同时允许学生表达己见;要选择光明、积极的案例;要重视作业点评,鼓励学生选择符合主流价值、歌颂光明以及真善美的选题。第三,孙老师提出未来的努力方向是“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即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将理性认知与情感共鸣结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将理论授课与多元互动相结合。
图2 徐琼老师、孙玉玲老师作课程思政主题报告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老师们通过课程思政的学习和研讨,更深地理解了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性和实效性,牢牢把握住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
未来学院将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领导”相关内容、“四史”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等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形成教学交流和互相学习的长效机制,为专业教学和思政课程建设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