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8日,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雷玲做客“岳麓讲坛”(总第858期)艺术与人生论坛,带来题为“走进昆曲”的讲座。讲座由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陈飞虎主持。
雷玲围绕昆曲的艺术特色和舞台内容展开了阐述。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糅合了唱、念、做、表和舞蹈,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雷玲指出,昆曲有三美:文学美、音乐美、舞蹈美。因为昆曲的唱词和剧本都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而音乐是雅致的民族乐器笛子,演员有着精美的扮相和柔美的身段,载歌载舞,展现出昆曲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于昆曲舞台的乐器、服装和道具的特点,雷玲和她的团队为同学们做出了详细的介绍。昆笛演奏家夏轲介绍了传统昆笛的特色和曲牌填词的发音规则。雷玲和青年演员胡艳婷表演了《游园惊梦》的片段,并邀请两位同学上台穿上水袖模仿演员的动作,展现昆曲特色服装水袖在表演中的作用。雷玲展示了马鞭、拂尘等部分舞台道具,并介绍各自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让同学们体会昆曲的“三美”,雷玲和演员唐珲现场表演了著名曲目《千里送京娘》,唐珲还单独表演了一段《端正好》,雷玲指出,昆剧有“千金念白四两唱”的说法,唐珲将一段臣子上奏的念白表现得抑扬顿挫、淋漓尽致。
谈及自己的艺术经历,雷玲生于艺术之家,父母都是艺术从业者,受家庭影响才走上了昆曲的道路。雷玲还介绍了昆曲的人才培养,好的苗子在十岁左右被招到戏曲学校进行培养,在经过五年乃至更长的学习之后才能进入剧团上台表演。
问答环节,雷玲就昆曲的受众及传播、唱词理解和昆曲传承体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指出,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能被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地域的人们欣赏。她鼓励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和戏曲文本,进入剧院亲身体会昆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