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2日,非虚构作家,中山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黄灯担任岳麓讲坛(总第897期)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的主讲人,带来题为“看见身边的世界,感知社会的变迁”的讲座。讲座由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刘舸主持。
讲座中,黄灯从“转型期中的真实中国:需要表达和被表达的时代”“接通日常生活的非虚构写作:出现及意义”“《我的二本学生》:谈谈我的写作”三个方面阐释了对非虚拟写作的思考。
黄灯以自己家庭成员命运的变迁为例,分析了媒体语境的变化。她指出,这是一个需要表达与被表达的时代,社会变迁的错综复杂是自己所能接触到的客观而又现实的存在,更是自己写作的背景。
黄灯做讲座。
刘舸主持讲座。
黄灯阐释了非虚构写作的内涵及国内非虚构文学的发展脉络。非虚构写作是以文学的写作手法对客观社会现实进行再现的一种创作方式,兼具作品的真实性和文学创作的技巧性。非虚构写作往往将个人亲身经历及情感体验与学术理论结合起来,形成对日常事件的某种专门理解,从而整理归类出来自世界的复杂信息。黄灯老师从报告文学《包身工》、天涯论坛的民间语文栏目、《人民文学》的部分连载作品,以及网易人间、澎湃镜相等网络平台的分析出发,向在场的学子介绍了国内非虚构文学的发展脉络,并穿插介绍了梁鸿、王磊光、范雨素等非虚构文学的代表人物,并借此阐述非虚构写作的现实意义。
黄灯重点介绍了代表作品《我的二本学生》的写作初衷、主体框架和具体内容。黄灯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初衷,一是生活经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产生了写作的需要,二是站在一个“时代红利享受者”的角度思考年轻人的命运。关于作品的主体框架,黄灯从写作主体的角度提出清理自己是真实写作的开始;从文本的角度分析作品定位和时空结构,以教学札记的形式展示城乡转型期的现代化进程的时空关系。黄灯强调,《我的二本学生》探讨的核心命题就是立足个人关系,梳理教育产业化和年轻人命运之间的关系,书写年轻人的生命史和心灵史。
讲座现场。
互动环节,黄灯就社会环境的发展能否催生出更多的非虚构作品、大学生如何开展非虚构文学创作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深入交流。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仍热情不减,围在黄灯老师身边和她继续交流。此外,还有四十余名学生主动添加黄灯老师的微信,希望讲座结束后能继续和黄灯老师交流与探讨。黄灯老师也为湖大学子的求学热情与好学精神所感动,并给予了高度赞扬。通过黄灯老师的分享,同学们不仅收获了非虚构写作的相关知识,也借此重新审视自我,深入反思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