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晚,章仁彪教授做客岳麓讲坛,主讲创新思维的培养并反思当代教育哲学。章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是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任同济大学文法学院院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等。
2005年,钱学森先生曾对温家宝感慨:“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发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在结束的G20中,改革,创新,发展这三个词频频出现,可见在当今的知识经济中,创新人才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创新思维也成了新时代形势下对杰出人才的新要求。
在讲座中,章教授向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创新人才观。他认为“独特思维推动的毁灭性更新,是一种智慧的觉醒”。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如何树立创新意识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章教授把现代大学的使命置于全球化背景之下,把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教育的命题加以联接,提出“转识成智,化性为德”的观点,构成古今中外融为一体的大学使命,揭示大学生如何做一名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
“教,学习本能;育,激发潜能,教育就是要立足于‘转识成智’与‘化性为德’统一”,这是章教授的教育观。“转识成智”,借鉴佛学“八识”、“无漏”、“四智”的理念,即化理论为方法,化知识为智慧,教育应旨在开发创新能力;“化性为德”传承荀子“积善成德”的观点,即化理论为德性,积累个人德性使之成为一种内在人格,教育必须关注人格培养,这也是现代教育的改革方向。
同时,章教授强调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教育的变革,也离不开人的自我开发。他介绍到,人脑有90%的潜能尚未开发,激发潜能也是开发大脑的方式之一。左右脑的分工各有侧重,左脑司语言,数学等学习功能;右脑司节奏,韵律等想象能力,创新思维的养成需要左右脑合作,提高洞察力、想象力、科学知识、浓烈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才能让创新思维的存在空间更大。这意味着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关注自身所修的专业,还要汲取其他专业的精华,学科交叉并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管是教育制度还是教育参与者,需放眼全球,树立全球意识。章教授希望我国的青年们积极创新,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希望青年们成为世界未来的承担者和建设者。同时他还强调当代青年要有判断力、思考力,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冷静,作出合理选择,而不是人云亦云。尤其是关于国家关系的问题上,他希望国家的青年能够更加理智和清醒。
章仁彪教授的讲座旁征博引,引人入胜,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而这掌声中同样包含着学生们对自身的反思和对高等教育的期待。
文/韩如双 言孟也
图/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