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教务处微信公众号:hnu_jwc

  • 学校主页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处长信箱
  • 办事指南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 > 他山之石
专业不减量 育人提质量 “三全育人”整体格局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作者:时间:2020-06-05 08:48:08点击次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期,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是在当前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关键举措,为高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供了重要指导。

课程思政建设是“三全育人”整体格局下的一项系统工程。

教育部2018年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快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是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举措。在“三全育人”总体工作格局下,教师队伍是育人的“主力军”,课程建设是育人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将价值观引导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以点带面,不断开创课程思政工作的良好局面。复旦大学成立课程思政与教材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制度优势构建“三线联动”创新机制,巩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心线”,强化院系党的领导“中场线”,做实党支部建设“生命线”。“三线联动”实现了从学校大脑中枢到每位教师神经末梢的一体化联动,压紧压实教学单位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激发全体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体活力,形成课程育人合力。

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落实“两个所有”要求。

高校课程思政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所以课程思政建设不是只建几门课的样板房工程,而是要按照“所有课程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负有育人职责”的要求全面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适应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强化分类指导,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复旦大学已构筑起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支撑,以专业课程为辐射的课程体系,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目前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已覆盖所有院系,示范专业已覆盖所有哲学社会科学院系,并向理工科院系持续延伸。

课程思政建设要强化组织实施,应以工程思维落实落细建设计划,明确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准,绘好“路线图”,确定“任务书”,列出“时间表”。复旦大学2019年发布《复旦大学课程思政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对示范专业、医学整体思政、示范课程、教材建设、育人队伍、理论研究等六个方面的三年攻坚均形成了分年度计划,从质量和数量上提出了工作目标和具体指标。以示范课程建设为例,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规模并实施质量验收,促进课程思政提质增效,各门课程育人功能不断充实完善。

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度浸润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切忌“贴标签”“两张皮”式的生搬硬套,应在保证专业教学水准的前提下,自然融入思政元素,使价值塑造内生为课程教学中有机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复旦大学自课程思政建设之初即明确了课程思政的教学原则,坚持“方向上旗帜鲜明、方法上润物无声”。一方面课堂教学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发挥所有课堂的内在品格培育功能。另一方面要求做到“专业不减量,育人提质量”,思政元素应与专业知识内容交织交融、相辅相成,起到拨动心弦、引起共鸣的点睛之效,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同时,复旦大学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育人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积极探索适合各学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内容和方法,增强课程思政针对性和亲和力。人文社科类课程是涉及意识形态核心的关键课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以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铸魂育人,贯穿各门课程,并构建起“专业课程—前沿讲座—实践项目”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将学科建设最新成果及时融入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建设,增强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理工科类课程思政建设注重科学思维训练和科学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科技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物理学系蒋最敏教授在“力学”课讲授变质量系统时,根据公式推导顺势介绍我国火箭技术发展历程,既激发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同时也加深学生对物理专业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上海医学院以人文医学教育为载体促课程思政落地生根,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以今年春季学期为例,医学各门专业课第一时间将上医及附属医院抗疫“国家队”的硬核事迹结合到课堂教学中,用来自一线的最鲜活教材培养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意识。

三年多来,复旦大学不断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积极促进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在全校营造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接下来,学校将在《纲要》指导下,扎根百余年来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复旦教育传统,立足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全面体现“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复旦育人特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掌握未来的复旦人。(复旦大学副校长 徐雷)

来源:教育部




  • Copyright  © 2017-2021  湖南大学教务处    

  •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1号    

  • 邮政编码:410082    

  • 电话(传真):0731-88822818    

  • 电子邮箱:jwc@hnu.edu.cn    

  • 网站技术支持:0731-88822836    

  • 网站备案信息:湘ICP备0000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