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4日,著名作家、特稿记者、媒体人袁凌担任岳麓讲坛(总第901期)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的主讲人,带来题为“我们都有一条母亲河——非虚构文学创作谈”的讲座。讲座由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刘舸主持。
讲座中,袁凌结合个人作品《汉水的身世》,从南水北调背景下的“争水”、汉水移民的现实生活、汉水航道的兴衰、汉水鱼类和渔民的关系、河水环保的不易与波澜五个维度讲述汉水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将个人对汉水的感情上升到国家与民族层面,从而揭示汉水在南水北调背景下承担的责任和命运的变迁。
袁凌认为,汉江应该是中国的第三条母亲河,与我们的文化和民族有深刻的关系。汉江干流全长1577千米,流经陕西和湖北两省,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南水北调工程经历了调水、补水、争水、堵水的不同阶段,而这其中暴露的关于水资源的种种问题值得我们警醒。
袁凌做讲座。
刘舸主持讲座。
袁凌非常关注南水北调工程背后“人”的处境。他分享了大量汉水移民的故事,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他们的牺牲付出与生活现实。南水北调工程移民人数高达八十万人,他们经历了从迁徙到回流再到扎根的艰难过程,展现了舍家为国、甘于奉献的移民精神。袁凌强调,“不能以代价否定成果,不能以成果否定代价”,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我们应该记录效果,更应该记录这背后的代价。
袁凌追溯汉江的航运史,讲述了沿江水手、纤夫、拦头、太公、船长、摆渡人、航标员和收藏者的人生起伏,帆船、码头、商号的变迁发展以及汉江在历史上漕运的地位、与水坝的关联。以长江汉江十年禁渔为背景,袁凌生动描述了汉江渔民的生活图景,展示了渔民和鱼之间的紧密相连、相生相克。此外,袁凌从运行体制、水质标准、环保组织等方面再现河水环保的不易与波澜。
讲座现场。
互动环节,袁凌就汉水作为生命的书写、非虚构写作中“合成人物”的写法、新闻写作和非虚构写作的关系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深入交流。袁凌表示,从事非虚构写作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要有长期的准备,扎实地做田野调查;要坚持初心,克服长期写作项目的“黑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