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教务处微信公众号:hnu_jwc

  • 学校主页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处长信箱
  • 办事指南
岳麓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识教育 > 岳麓讲坛
【岳麓讲坛】张鸣:文豪是如何炼成的?——漫话苏轼的读书、阅世和文学写作
作者:时间:2025-01-07 14:56:42点击次数:

12月25日晚,北京大学教授张鸣做客岳麓讲坛,以“文豪是如何炼成的?——漫话苏轼的读书、阅世和文学写作”为主题,在复临舍201报告厅作报告。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刘舸主持。


张鸣首先通过引用翁方钢的《跋坡公像》与王水照、崔铭的《苏轼传》中的文字,介绍了苏轼的身材和形象特点。随后,他通过展示多幅苏轼的画像,得出了以下结论:苏轼在绘画中的形象以两类为主,一类以东坡巾、竹杖芒鞋为主要符号,另一类则为笠屐图。这两类形象总体上反映了画家对苏轼身份和生活的认识与想象。


张鸣指出,想要真正地认识苏轼,就需要根据他留下的各种文字材料和文学作品去走近他。


张鸣谈到,特殊的文化环境和复杂的政治局势对苏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高度繁荣的文化环境为苏轼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造就了他卓越的文学成就;另一方面,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则使他的仕途充满了起伏与坎坷,人生道路也显得曲折多变。


张鸣回顾了苏轼进入仕途的三次考试:礼部进士考试、制科考试和馆阁考试。这三次考试说明了他进入仕途的起点很高,对实现抱负的期待也很高,与他仕宦终点的境遇相比形成了巨大的落差,研究该落差的意义对于我们探讨苏轼的仕宦观、人生观等问题都至关重要。


张鸣还举例剖析了苏轼的众多经典作品,特别强调了苏轼在贬谪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豁达洒脱。通过深入解读这些作品,我们能够领略到苏轼超越“文豪”标签,更加真实、多维的一面。张鸣以具体文本为基础进行了论证,他指出,挖掘并体会这些文字背后所隐藏的“佳趣”,正是解读苏轼文学魅力最引人入胜之处。


历史长河中,苏轼因其卓越的文学才华与丰富的人生经历,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热点对象。张鸣所提出的苏轼的多面性,让我们看到了其更多值得探索与发掘的部分。


本次讲座是岳麓讲坛第1016期,由教务处主办。全校400余名师生到场参加。

AA66BC

9E34D5

讲座现场

  • Copyright  © 2017-2021  湖南大学教务处    

  •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1号    

  • 邮政编码:410082    

  • 电话(传真):0731-88822818    

  • 电子邮箱:jwc@hnu.edu.cn    

  • 网站技术支持:0731-88822836    

  • 网站备案信息:湘ICP备0000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