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是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化学化工学院发挥化学系第一党支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政治引领功能,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师德师风建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统一思想,紧抓教师队伍“主力军”的思政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课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一、工作举措
1.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领导”相关内容、“四史”学习教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专题学习,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理论高度,为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夯实理论基础。
2.以课程教学团队为单位,基于学科特色和课程培养目标,充分挖掘课程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精心研究知识点和课程思政内容之间的关系,将思政元素融入到知识建构中,编制“课程思政案例库”,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
3.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交流与培训,以系(中心)以及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召开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获奖教师在本科教学研讨会做课程思政主题报告,组织教师参加“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专题网络培训。通过交流互鉴,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的格局。
4.重点支持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2019年至今,学院重点支持课程思政建设项目23项,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整体提升,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
二、建设成效
1.2021年“分析化学(1)”获评国家级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获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2.“构建立德树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课思政教学新体系”“线上线下混合式‘分析化学’”课程思政体系研究与实践”获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立项。
3.“有机化学实验——重结晶实验”“有机化学”“分析化学(1)”“化工设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化学与生命”获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4.“分析化学(1)”教师团队参加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获得理工组二等奖。
5.王玉枝教授在“2020新时代高校化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上做大会邀请报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本科人才培养中课程思政建设。
6.“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慕课”在中国大学MOOC运行5期,学习人数超过5万人,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线下案例上线B站,点击率稳步攀升。有机化学授课团队受省内外多所高校邀请,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受益教师达1000余人。
7. 学生通过课程中思政案例的学习、思政元素的点拨,收获良多。比如在“化学与生命”课程中,老师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讲到核酸以及核酸检测,学生们在结课论文中写到:“核酸与目前世界上很多难以治疗的疾病息息相关…然而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够发达,这就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肩负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与科研事业,争取早日取得突破,让基因治疗成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手段。”
三、特色亮点
1.挖掘化学学科特色育人元素,构建课程育人体系
从学科角度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科创精神、优秀文化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等思政元素,凝炼出化学学科特色的四大核心育人元素:
实事求是。化学学科来源于实验实践,依托于实验实践,实事求是是实验实践的关键,要求真实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尊重科学,坚决抵制学习不端行为。
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传统,其时代意义体现在关注和解决实际案例事件中的化学问题,体现在面向国家需求和人民健康开展研究的求实务实态度。
科学素养。化学的科学素养体现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通过对事物的认识、理解、探究和创新,培养去伪求真的思辨精神,了解前沿创新的化学本质,形成看待问题的专业视角。
价值追求。化学的中心学科特点决定了化学工作者该有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化学与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让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了解国情民情、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充分利用化学课程思政教育包含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素养、爱国主义、责任担当、技术伦理、社会责任、敬业、诚信、法制等教育素材,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思政精准育人
将知识、案例、前沿和思政多元融合进行混合式创新课堂教学设计。灵活运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等教学手段,让课堂“活”起来,增进学生的参与度与获得感。通过思政案例教学,让学生领会生活案例中存在的化学知识,认同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从学科角度对时代和社会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实现了课程思政教学“精准滴灌”。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加强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持续加强教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领导”相关内容、“四史”学习教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在课程教学中将思政之盐有机融入专业之汤。
(二)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通过课程思政讲课比赛和协同育人专题研讨会,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和思政融入方式。丰富和完善课程思政案例库素材资源,修订完善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大纲,制作完善课程思政示范教学视频,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线上资源等。
(三)修订出版教材
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新编教材和新修订教材。
(四)持续改进考核评价体系
探索建立课程思政效果评价的方式和途径,让学生受益,根据反馈不断改进,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目标。
(五)加强课程思政示范与辐射
总结梳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发表相关教改论文,形成示范教学案例视频和典型案例,在各级各类教学研讨会上分享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