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外国语学院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与学校课程思政工作总体部署,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工作举措
1.强化理论学习确保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学院及各系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学习。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开展“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教师作用问卷调查”“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与满意度调查”,撰写《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教师作用的调查报告》《课程思政学生满意度的调查报告》等。
通过教书育人大讨论、学院大会、专题报告、党史学习教育、系部定期业务研讨、教学比赛等深入理解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达成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广泛共识。
2.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
(1)科学设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围绕全面提高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点,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健全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
(2)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模拟演练。教学团队按照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流程和要求,先后举行20多次课程思政教学模拟演练,要求参赛选手老师对抽选的课文材料进行即兴备课、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展示和问答,然后集体研讨,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持续反复打磨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3.推动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入
(1)推进课程思政全过程融入。一是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大纲修订,从宏观上确保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落实。二是课程思政融入教材编选、课程目标设计、教案课件编写与评价、教学研讨。三是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授课、教学比赛、作业布置、考试命题、毕业论文、学生对外交流学习等环节。实现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环节全覆盖。
(2)构建课程思政教学研讨常态化机制。每学期学院及各系部都举行常规性的课程思政教学研讨。如全国首届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特等奖获得者任远老师为全院教师做课程思政示范及“活力源于改变——转变观念激发课程思政新活力”主题讲座。每学期英语系、日语系和大学外语部组织进行课程思政研讨与教学设计分享会、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进一步巩固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3)完善教学内容资源、优化内容供给。不断完善优化课程思政资源库,开展教材二次开发,编写外语课程思政教材,实现中西文化并置,满足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需要,提升外语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建设基本载体的作用。
4.推进教师教学发展提升
举办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学院共举办4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其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3次,小语种课程思政教学比赛1次,40余位教师参赛。

湖南大学2020年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开幕式
5.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1)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认真贯彻《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在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职级评定、推优评先、表彰奖励、一流课程申报等工作中进行师德考核,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
(2)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专家作用,参照“全国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评价标准,开展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监督检查评价。全方位加强学院课程思政培育课程建设,并将设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参加课程思政教学选拔比赛、申报课程思政研究项目等纳入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
(3)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激励机制。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省级校级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获奖、课程思政教材出版、课程思政研究项目与教研论文、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给予奖励。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职级评定、评优评奖的重要内容。
6.加强典型经验推广
学院教师受邀参加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培训会、全国高校外语教学暑期研讨会等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或讲学80多场次,受到广泛赞誉。

何岚副教授在2021年湖南省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讨会作题为“改变与成长——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成长叙事”的主题发言
二、建设成效
1.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1)2021年“大学英语”获评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教师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2)2021年被湖南省普通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授予“湖南省普通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基地”。

(3)2020年和2021年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基础日语”等10门课程获评湖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凝练教学研究成果
(1)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论文

(2)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

3.深化教学改革成效
(1)获国家级、省级和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奖项19项:国家级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线上交流活动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湖南省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特等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湖南大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各类组织优秀奖3项。

(2)出版课程思政教材:主编出版外语课程思政教材《新时代明德英语综合教程(1)》、修订出版《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4册)(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共8册)、修订《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基础目标上册》,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3)举办课程思政案例研讨会议:打磨典型案例,形成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课程思政案例被推荐至湖南省教育厅和教育部,在线教学案例入选全国高校线上教学优秀案例。
4.学生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
依托集中口语、口笔译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赴秦陵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岳麓书院参与外宾接待讲解服务。依托百译实践社团,遴选优秀学生参与大型国际活动志愿者语言服务。依托创新实践训练项目,寒暑假组织学生深入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开展民族语言调查研究。
每年举办外语文化节及各类外语学科竞赛,吸引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化类体验、传播、研讨活动。如湖南大学英语演讲比赛、经典红色绘本双语翻译大赛、刘正光院长主讲的“志存高远,做执着追梦的湖大人”系列专题讲座等。
50人入选湖南省博物馆“讲好历史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志愿者,500余人次参与“一带一路”国际青年论坛、世界非遗论坛、中非论坛等国际大型活动志愿服务。

学生参加第十五届东亚论坛志愿服务
三、特色亮点
1.制度建设保障课程思政落地生根
制定《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指南》《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手册》等文件,以师德师风建设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制定课程思政研究和成果奖励办法,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队伍建设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课程思政团队,探索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融合的理念路径,教材开发,慕课资源,教师发展等。基于新指南修订教学大纲,编制课程思政手册,确定课程思政目标、主题、元素、活动清单。
3.教学研讨明确课程思政内涵与目标
探讨课程思政内涵与外延、方法与路径,定期举行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和课程思政案例写作会议,挖掘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举办全国性课程思政开放示范课堂2次,以点促面,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4.资源建设提供课程思政源头活水
修订《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4》《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基础目标上册》、编写课程思政教材《新时代明德英语综合教程(1)》补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课程思政元素,提升课程教学内容两性一度。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包为全国80余所高校提供思政素材。
5.多元化载体创新课程思政路径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大学英语”和5门系列慕课与线下课堂结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堂内外相结合,打造线上线下协同育人。
导师研讨课。引导学生在治学、修身、济世等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系好人生第一颗纽扣”。
第二课堂。“湖南大学英语演讲、辩论及跨文化活动沙龙”、外语志愿服务等课外活动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思辨能力、文化素养及家国情怀。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途径
根据课程思政建设基础,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力争3-5年内实现五个“一”:
1.新增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骨干。
2.建设一个课程思政资源库。主编出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材2部,课程思政资源手册一套;各系部分别编制课程思政案例集一册、一批课程思政学生作品集。
3.学院每年举行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一次,各系部每学期举行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和经验分享会一次。
4.持续做好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及团队集训,新增一批国家级及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奖项。
5.落实混合式教学的思政功能,建设一个外语类课程思政共享学习虚拟空间,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共用。
(二)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通过学院大会、各支部和系部集体学习的方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领导”相关内容、“四史”学习教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三)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
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结合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群组、团队和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