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教务处微信公众号:hnu_jwc

  • 学校主页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处长信箱
  • 办事指南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 > 工作动态
同向同行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时间:2022-09-02 17:59:00点击次数: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在学院内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跨院、跨系、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与研讨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培养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等领域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工作举措

在教学体系上,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以国家级一流课程为标杆,发挥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以及湖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引领作用,采取分阶段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在第一个建设阶段,以核心课程为建设重点,在各专业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中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同时鼓励实验课程与选修课程探索符合课程教学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手段;核心课程基本实现课程思政教学全覆盖后,在第二个建设阶段,在实验课程与选修课程中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最终达到学院所有课程和教学环节中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实现三全育人要求。

为促进学院教师开展和改革课程思政教学,学院于2020年末成立了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并为中心配备了专用经费以支持课程思政交流研讨、课程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教学论文发表等工作,就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融入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教学手段的改进、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与讨论。中心成立以来,不定期地通过研讨会等形式推广典型经验,开展院际课程思政建设交流。例如在20227月,中心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程教师,就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贯通式设计,与学院核心课程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与研讨。此外,中心还通过组织模拟赛、专家赛前指导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学院教师参与各级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图1 许加柱副院长与督导彭楚武教授参加院课程思政研讨会

图2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汇报2021年度课程思政建设情况

图3 马克思主义学院刘近老师来院交流研讨

为鼓励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学院在政策层面上进一步加强了对教学的支持力度。在职称评定中,学院将一流课程建设、教学类竞赛获奖、规划教材建设、教学成果奖等教学成果纳入了职称评定条件,同时在优秀教学奖、教改项目等方面,对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并有较明显成效的课程和教师给予适当倾斜。

二、建设成效

“信号与系统”“电磁场工程应用”“电机学”等课程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电气信息类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电气化铁路谐波检测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典型清洁能源发电原理与应用虚拟仿真实验”“电子产线机器人视觉引导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信号与系统”“传感与检测技术”“电磁场与波”等课程获批为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

“电磁场与波”“信号与系统”“电路”“传感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软件技术基础”“智能仪器”“通信电路”“电机学(1)”等课程获评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发表教学相关论文二十余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3篇。

谭阳红老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何泽老师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湖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湖南省信息化教学竞赛一等奖,冯径老师湖南省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电工学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郭斯羽老师获湖南大学教学基本功竞赛暨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二等奖

三、特色亮点

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学院教师加强“四史”课程思政素材的挖掘和教学内容的设计,结合课程和专业相关的学科和产业发展史,以多种形式引入课程思政教学。例如:

1.温和老师在“电气测量技术”授课中,结合我国电能表的生产能力占世界的50%,但高端电能表市场仍被施耐德、ABB、兰吉尔等国外公司占据的现状,在课堂教学中从设计原理、元器件供应、加工制造水平等方面分析我国高端电测仪表的产业痛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高精尖电测仪表复杂工程问题,帮助学生增强对我国电测仪表行业的自信,激发学生树立推进国家相关产业进步的远大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

图4 温和老师介绍课程思政案例设计

2.王炼红老师在进行“信号与系统”课堂教学中,由信息的真伪引入对“信”的重要性的阐述。通过近年来我国在卫星通信、生物信号处理与理解方面的成就,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反映了我国科技人员不断奋斗的精神和心血,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本色,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贡献和深远意义。

3.泽老师在“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中,通过华为教育部智能基座产教融合项目,把昇腾Atlas 200 DK引入课堂和讨论环节;通过百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把飞桨PaddlePaddle引入课堂和讨论环节;与省内传感器企业——菲尔斯特合作,购置省内工业级传感器用于课堂演示;与省内传感器企业——蒲蝶智能合作,开发了传感器示教软件。通过对国产产品的实际使用,更加自然地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进步及由此带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融入了课程教学之中。

图5 何赟泽老师通过国产产品实验演示进行课程思政教学

4.郭斯羽老师在“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小班讨论课中结合我国度量衡的发展史,特别是建党以来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度量衡工作,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就计量的法制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探讨,学生不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了课程中有关计量的特性的内容,也对我国的国家性质的外延和内涵有了更加丰富地认识。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结合学院的年度工作计划安排、教学研讨、党支部组织生活等活动,进一步在学院全体教师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宣传,使所有教师都能够认识到自己在“三全育人”伟大使命中担负的责任,认识到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能够自觉、主动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

2.根据2020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学生将进入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阶段,学院将要求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负责人早谋划,早布局,早准备,早建设,在开课之初即按照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考核等各个环节中增加课程思政的内容,并积极申报各类课程思政建设项目。

3.2022年,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对“现代控制理论”“电机学(2)”“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电气工程《专业综合实验》”6门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立项建设。在这些项目开展的基础上,中心将及时汇总和整理各阶段的建设成果,进一步丰富课程思政素材和课程思政案例库。

4.依托学院获评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对院系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方法展开研究,就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跨院系贯通、专业课程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有效评价等关键问题展开研讨,使课程思政能够深入到每门课程的每个教学环节之中,并且课程思政内容能够根据课程的性质、专业知识内容的繁重程度做到详略得当,有明有暗,形式多样。同时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领导”相关内容、“四史”学习教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重要思想和理论成果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应用展开专题研讨,并在学院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中明确提出相关要求。

5.以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的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为推手,促进已经具有一定建设基础的课程积极建设成为各级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和教研教改项目,凝练总结形成教研教改论文、研讨交流报告、融合课程思政的新型教材等固化成果,使成果更具有示范性、借鉴性推广性

  • Copyright  © 2017-2021  湖南大学教务处    

  •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1号    

  • 邮政编码:410082    

  • 电话(传真):0731-88822818    

  • 电子邮箱:jwc@hnu.edu.cn    

  • 网站技术支持:0731-88822836    

  • 网站备案信息:湘ICP备0000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