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教务处微信公众号:hnu_jwc

  • 学校主页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处长信箱
  • 办事指南
岳麓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识教育 > 岳麓讲坛
【岳麓讲坛】潘知常:在你最美丽的时候,遇见了谁——《红楼梦》中的青春岁月
作者:刘骏青 王诗吟时间:2021-05-22 18:53:53点击次数:

2021年5月19日晚7时,受全民阅读研究中心邀请,著名红学家、南京大学潘知常教授作客由湖南大学教务处主办的岳麓讲坛,带来了题为“在你最美丽的时候,遇见了谁——《红楼梦》中的青春岁月”的精彩讲座。

潘知常老师现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及南京大学美学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曾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18项荣誉与奖励,出版学术专著三十余部。主编“西方生命美学经典名著导读丛书”、“中国当代美学前沿丛书”。

讲座伊始,潘知常教授提出中国的“国书”有两本:“一是《论语》,一是《红楼梦》。于我而言,我更爱《红楼梦》。”作为众书之书的《红楼梦》,在中国就具有将近三百年的流行史。直至今日,《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广受大众喜爱,人们亦在含英咀华中揣摩更为深邃的内蕴。



发现儿童

谈及《红楼梦》文本的形成,潘知常教授认为曹雪芹的家族历史及其童年生活经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曹雪芹祖上与康熙皇帝关系匪浅,家族十分显赫,因此曹雪芹的童年时代生活是富足无虞的。而当曹家败落迁往北京后,记忆中空留着往昔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曹雪芹将那些已经逝去的金陵往事诉诸笔端,最终成就了《红楼梦》这部奇书。

奥登在为叶芝所写的悼词中说:“疯狂的爱尔兰将你刺伤成诗。”人有坎壈,失于盛年,曹雪芹亦在困顿之中“刺伤成诗”。”长篇小说《天使望故乡》的作者托马斯·沃尔夫说道:“一切严肃的作品,说到底都是自传性的。”对于曹雪芹而言,家境优渥至家道中落的生活转变,是他一生难以释怀的童年创伤,这些如影随形的金陵往事化作曹雪芹笔下生动绚烂的青春故事。因此《红楼梦》不仅是灵魂的反刍,也是精神和美学层面的反刍,它发现了女性、儿童,也同时发现了人和爱,是一部“爱”的圣经。



现实社会与理想社会眼中的“中国病人”

潘知常教授指出:“对于人类而言,人的成长,应该是在子宫外完成的。文化教育,尤其是审美教育,就堪称子宫外的子宫——人类的子宫。而《红楼梦》中的孩子,往往童年时期就在子宫外的教育上出现了问题,最终成为一代代的‘中国病人’。”

《红楼梦》中,有充满了智慧与理想,但却被当时的社会给予不公正评价的“健康”孩子,也有“患病”却不自知的真正的“中国病人”。香菱被拐的童年苦难,会被他人拿来取笑逗乐。然而潘知常教授认为,香菱是《红楼梦》中最健康的孩子。香菱的口头禅是“不记得了”,她的生活中似乎永远充满希望和光明。最典型的情节莫过于香菱学诗,对于未知事物的渴求与积极探索,浸润于诗文之间便茶饭不思,使得这个人物形象丰满而鲜明。

潘知常教授说道:“正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所以人生须常念一二,香菱带给我们最大的人生启示便是,不愉快的事情不要过夜,愉快的事情都要记住。而那些“患病”却不自知的人们,一如贾瑞、秦可卿、贾琏、薛蟠等,他们人生的失败,追根溯源也是其童年经历种下的恶果。可以说,《红楼梦》承载了形形色色的少男少女的青春故事,它既是青春乐园,也是青春失乐园。



爱的教育

《红楼梦》之于当下现实生活的影响与启迪仍是不可小觑的。潘知常教授总结道:“在最美的时候,那些《红楼梦》中的少男少女遇到了什么呢?遇见了失爱。童年时爱的缺失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是致命的,《红楼梦》带给家长和孩子最重要的一课,就是要采取‘爱的教育’。”

“童年”是一个被发明出来的概念,从当下的视角去看待《红楼梦》中的世界,人们童年时期的缺失使得环境熏染以及教育不当的危害被放大。眼看贾府起朱楼、宴宾客、楼塌了,巨族的分崩离析虽与政治时势的瞬息万变难脱干系,但所谓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人们少时爱的缺失所导致的恶的累积,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贾府的衰亡。

正如潘知常教授讲座最后所呼吁的“带着爱上路”,也许不失为一个重新审视《红楼梦》这一经典文本的新视角。

 

  • Copyright  © 2017-2021  湖南大学教务处    

  •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1号    

  • 邮政编码:410082    

  • 电话(传真):0731-88822818    

  • 电子邮箱:jwc@hnu.edu.cn    

  • 网站技术支持:0731-88822836    

  • 网站备案信息:湘ICP备00000002号